基因檢測願景 趙翊均博士有信心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撰文‧攝影/魏紜鈴

333333-1.jpg 
上海基康生物技術公司成立在1997年,是中國第一家基因公司,開幕時現今中國衛生部長亦曾到場致意。2003年基康被賽亞基因公司收購,由台灣母公司賽亞派任趙翊均博士負責營運管理,業績逐日成長。

 上海基康近幾年可謂成果豐碩,基因檢測事業佔整個公司的發展比例從數據上看來,2005年佔公司營收的1%,次年是10%,07年是20%,08年將近40%,業績逐年增加,雙倍成長的效率,突顯趙博士無論是在專業研究或企業經營行銷的努力成果。

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的趙博士,醫學檢驗背景出身,曾任職於台大醫院和榮總,做的是臨床檢驗的醫學研究工作。一直和研究相當有緣分的他,接觸基因產業已經10多年,他對基因有助於預防醫學深具信心,相信人類在生活和醫療上,會因基因檢測而有大大的幫助。

C1.jpg
趙翊均認為,基因檢測對人類的益處,成就他對此產業的使命感。(攝影/魏紜鈴)

熱衷於研究的趙博士,本身是位不斷學習的人。他認為自己喜愛學習的天性也是天生的基因使然。在醫界打滾10年後,30歲開始對法律感興趣,於是再回到校園,就讀東吳法律、世新法研所,醫學加上法律背景,更了解法律結合生技產業的運籌體制。

 積極學習的個性是趙博士天生熱愛學習基因特徵,他說:「我會去思考,做這件事的益處是什麼?」他認為,法律其實也有研究性質,針對某種案例,要從社會的角度規劃和判斷,融合越多的知識和經驗才可以做更好的統整,生活的歷練對法律的判斷有實際上的幫助。

Eagen-1.JPG

私底下的趙博士,是對自我要求嚴格但又隨和的人,這兩種自述實際上有些矛盾。在趙博士的成長經歷中,國中時期當大家在準備高中聯考時,他已參與科展研究,當年還拿了基隆市自然科展第一名。大學時也沒有荒廢掉擔任幹部或參與社團活動的學分,唸書時鑽研的生化是最早期的技術理論,當時的分子技術還正在萌芽呢!

基因檢測在此世代,真正的價值所在為何?趙博士舉個例子,他說:「像在肺癌這種疾病上,一般從發現後,平均存活期約半年到一年,此方面藥物大都是化學療法,國外大藥廠在幾年前也發明新藥,但FDA並沒有通過,因為它的有效性太低。在美國此種藥物的平均有效率是10%,在日本為30%,而在台灣卻有50%。藥物療效和人種有關,但此類藥物非常昂貴,平均一顆將近3千元台幣,一年下來患者需要花上百萬元購藥,卻還不確定對自己有沒有效?」

C2.jpg

趙博士提出這樣的比喻,突顯了基因檢測需要被加以妥善利用的重要性。一種藥物對自身疾病有無療效,我們是要先花上幾個月的時間,砸下百萬的金錢,拿身體當賭注嘗試...>>了解更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nesystw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